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在上海的应用与思考

夏鸟云发布于2016/10/26 11:40:25

我国传统的设计、施工、竣工、归档以及送审资料的蓝图提交方式,存在着审批环节多、差错多、施工图版本多、人力和资金成本浪费、建设周期长、效率低下及政府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传统的纸质资料及蓝图提交方式已不适应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电子化审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下简称BIM)及工厂化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的要 求。为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推进建筑产业的现代化、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技术平台,是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海市承担并完成了住建部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工程设计数字化成果交付与使用标准研究”、“数字化审图应用技术标准”,上海市住建委完成 了“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审图研究”、“设计BIM技术在数字化审图中的可行性研究”等课题研究项目。目前,全国除上海、云南外,共有  6、7个省市相继开展了数字化审查,上海先行先试1年多来,数字化审查系统运行良好,软件系统也升级了新的版本,尽管如此,上海每年仍坚持进行审查常见问题、疑难问题的总结及培训,建设各方反应良好。

  一、上海市开展数字化审查的状况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单位无法知晓资料送审后每一个环节的进度和问题所在,不了解整改告知书类别和具体内容,不了解设计质量的真实情况,质疑审查时间过长,审查手续复杂,希望政府履行告知义务,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增加透明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面推行数字化审查后,减少了中间环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和政府审批各部门可以在网上共享平台操作,建设单位可以实时了解审查进度和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了解审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的时限要求,可以及时补充相关资料做好协调工作。数字化审查有快捷高效、即时审查、过程留痕、监管有据、数据共享的好处,提高了透明度和整体效率,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质量监管、促进施工图审查和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

2、数字化审查实施情况

上海作为试点城市,2013年开始筹备数字化审查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并陆续组织审图人员进行软件操作学习培训。根据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文件要求:“改进审批方式,推进电子化审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与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1],自2014年9月上海审图机构基本完成了软硬件系统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条件基本成熟后,上海市住建委发布了沪建管〔2014〕745 号《关于开展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试点 的通知》《关于在本市开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 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自2014年10月 1 日起总建筑面积≤15 万m2的住宅项目和单体 建筑面积≤3万m2的公建项目开始数字化审图, 实行网上统一公示、受理和审查,同时要求2015年9月1日起,在本市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开展BIM 技术,2016年底建立基于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模型化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及数字化监管”[2]。根据沪建管联〔2015〕462 号《关于本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图纸推行数字化和白图交付的通 知》,文件要求“2016年4月1日起,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图纸应当全部采用数字化和白图交付”[3]。在数字化审查应用试点工作期间,市审查中心每周组织软件培训、软件应用问题收集及解答,2016年2月根据1年多来的实际操作,数字化软件再次全面进行了升级,简化了操作步骤,加强了人机交流的便捷性,减轻了审图人员的工作压力。

3、数字化审查电子文档和白图交付

我国传统的施工图交付方式是先打印可长期保存的底图(涤纶纸),经签字、加盖出图章、注册工程师章后,晒成蓝图后交付使用,由于蓝图见光后会逐渐褪色,因此将底图作为档案资料长期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设计院采用直接打印数字化签名的蓝图的方式,加盖出图红章后交付使用,这种施工图可以修改后多次打印,不具备底图的特征,档案馆拒收,审图机构也难以证伪,称之为“白图”,推行数字化审查后,上海要求将“白图”和数字化审查电子文档同时作为归档资料,设计、施工、归档及政府监管部门都以审查通过的电子文档作为正确版本。

  二、数字化审图软件系统  

1、系统概述

数字化审图系统必须在政务外网上操作,可实现施工图转化、上传、下载、审查、审查信息反馈以及入库的关键流程,审查全过程的所有数据均保存在指定的服务器中。软件分为建设版、勘察版、设计版和审查版。勘察、设计单位需要下载操作软件,通过转化程序将施工图转化为数字化待审施工图,然后上传、保存并提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供给审查机构下载审查。设计文件审查申请、建筑单体的设立、项目资料上传、施工图数字化报审均由建设单位操作。

审查机构除下载操作软件外,还需申请企业、项目负责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审查人员只需申请开通登录账号和密码即可,项目负责人具有审图人员任务分配、企业对外操作的权限,包括资料签收、退回、审查意见的发送等。

2、客户端操作流程

开始→项目负责人签收或退回图纸→审查人审查→校审人校核(可选)→审查人确认提交意见→ 项目负责人意见发送→项目负责人回复意见签收→审查人审查回复意见或提交复审意见→审查人复审并确认审查通过→提交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发送审查通过的图纸和审查意见。    

3、审图端图纸状态

审图端图纸状态分为7个状态:待签收、已退回、待审查、审查中、待复核、复核中、复核完成、审查完成、审查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查机构可实时了解项目审查的进展情况。

4、整改意见告知书

整改意见告知书问题类别分为: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深度要求、审查要点、规范性文件、管理性文件和其他共7类。深度要求指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指住建部、公安部、消防局、地方住建委等部门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管理性文件主要为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如市审查中心、规划、环保、水务等管理部门印发的文件。其他类主要指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批文、消防审核意见书 等,整改意见告知书软件系统有规范名称、编号自动搜索功能,具体违反的条款和文字内容,由审图 人员写明,设计院应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成后才可予以审查通过。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

1)全面实行数字化审查,要求审查人员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应用,对于大型、特大型工程,即使采用双屏显示器,视觉局限性也很大,其可行性值得探讨。

2)审图人员长期看屏幕,反映有出现疲劳和视力下降的现象,退休老同志更是难以适应。审图公司有一批经验丰富,资深的老专家,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各审查机构面临的难题。

3)在短暂的审查时限内一次性出齐审图意见,难免会出现错审、漏审的情况。

4)推行数字化审图后,政府监管机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在网上共享的平台上操作,全过程透明化运作,设计院工作压力大了。为了减少差错率,设计院经常要求审图机构预审一遍纸质图纸,然后再上传电子文档,增加了审图机构的工作量,也不能真实反映设计质量。

5)建筑、给排水专业通常需要几张图纸上下左右同时比对,避免排水管道进入卧室、厨房、电气用房、生活水泵房等不应进入的区域、避免水泵设在居住用房的上、下方,还要比对各类管道的上下左右的对接点,如果没有数张图的节点捕捉自动叠合功能,以及局部与鸟瞰图实时对应显示的功能,数字化审图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同时打开几张图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也比较高,尤其 是一旦死机或未及时保存,数据损失是非常大的,这需要软件开发商不断改进以满足审图的需要。

6)原审图与回复图最好可以同时打开,做到同屏比对检查,或有双屏或三屏的联动功能,回复图与原送审图的差异部位应能实时显示。

7)数字化审查系统的审查意见都是直接对应

标注在图纸上某一个部位的,整改意见告知书及设计院的修改回复意见不能直接打印,缺少审查人复审并确认审查通过的签字痕迹,现行的纸质审图档案目录及内容缺失较多,新的档案管理规定和编撰要求急需研究解决。

2、改进建议

根据上海先行先试的经验教训,我们对软件操作系统提出如下改进建议,期望对全国各省市试点推广数字化审图有些启示和借鉴。

1)为有效避免多次预审的情况,真实反映设计质量的等级,政府应规定审图公司不接受纸质图纸。为避免网上重复送审,自动更新覆盖原送审图的情况,建议设计院与审查机构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对接,这样设计图纸一旦校审通过后,系统会直接上传至审查机构,上海已在现代设计集团尝试设计与审图协同出图的试点工作。

2)各专业审图人员应复核图纸是否齐全、确认项目批文等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图纸的签收、退回及整改回复意见的确认应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发现送审资料不全,应向建设单位发出“送审资料不全通知单”,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如发现资料送错、图纸不全或设计深度严重不足的图纸,可实行退回操作,但应说明退回的理由。

3)已签收并开始审查的图纸,原则上不允许设计院随意更新覆盖原有图纸,原上传图纸中存 在的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应视为有效痕迹保留下 来。对因建筑平面修改引起的各专业修改的问题,以及不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问题,应事先征得审查机构的同意,设计院可以要求重新上传修改后的图纸,系统会自动覆盖原有编号的图纸。

4)上传图纸中的数字化签名、设计出图章、注册设计师章、图纸版本号、出图日期、每一张图纸的条形码等信息应齐全完整。

5)为维护政府审查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出现错审、漏审强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建议设立整改意见专业复核人制度,一般意见可由审查人员直接发出。

6)政府建立施工图审查制度,目的是为了提 高设计质量,是事前发现、及时解决问题的措施,避免错误的施工图流向施工单位,而提高设计质量的根本,在于完善设计单位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设计校审制度决不能形同虚设,建议设计院应加强全面设计质量管理。为配合政府的设计监管要求,上海和北京已试行勘察设计质量等级评分制度,由审查机构根据施工图勘察设计质量提出优良、合格、整改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供政府 管理部门参考,这项制度对设计院加强管理有很 好的促进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7)数字化审查系统和政府网上备案系统目前各自独立,建议联网对接,避免备案上报人工输入信息产生不对称的情况。

8)因现阶段仍需要提供纸质施工图(白图)交付使用,纸质施工图(白图)有可能与审查通过的电子文档不一致,建议尽快试行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文档接收制度和数字化网上技术抽查,减少纸 质施工图(白图)的送审和流转。需加盖审图出图 章的纸质施工图(白图)是否与电子文档保持一致,应由相关责任单位出具承诺保证书。

9)审查意见的多次提交、分散提交,审查时限难以控制,设计、建设单位也有意见,建议整改意见各专业一个项目应一次性提交,一般意见可分专业按单位工程一次性提交,既满足了审查时限的要求,也为设计院修改图纸争取了时间。

10)今年建设部要求重点推进BIM技术的应 用研究,上海要求2016年全面推广工厂化装配式 建筑,2017年全面推广BIM技术在设计、审图中的应用。由于设计和审图都不熟悉BIM技术,都 没有经验,建议加快BIM技术的软硬件系统建设 和相关知识、操作技术的培训。

  四、结  语  

从手工画图到90年代的全面计算机CAD绘图,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如今的大数据、工厂化装配式建筑、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我们将面临新的考验,但历史证明每一项创新性变革,都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相信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操作界面更加便捷高效以及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新技术的采用一定会给建筑市场带来全新的变化,一定会全面提高勘察设计质量。